2017年3月27日 星期一

美國經濟復蘇的實質

金元本位改革具體問答635 Golden Special【美金升值與貶值不具客觀性,僅有盲從價值() 美國經濟復蘇的實質 】


金元本位改革具體問答635 Golden Special【美金升值與貶值不具客觀性,僅有盲從價值() 美國經濟復蘇的實質 】

Q1解釋美國經濟復蘇的實質 


美國經濟復蘇的實質
美國本輪復蘇並非是由再工業化帶來的,
而是深度依賴“再金融化”的“借貸食利型增長”。
這一模式主要依賴于金融地產泡沫
及負債消費其所來帶的財富效應,
因此不僅不可能帶來持續的經濟增長,
反而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經濟金融化的程度,
使美國的經濟走在通往新危機而不是新繁榮的道路上。
未來的危機將宣告美國“再工業化”的全面失敗,
表明美國沒有能力擺脫金融化的趨勢,
重建一個建立在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基礎上的積累體制,
這將鄭重宣告美國資本主義“寒冬”的到來。
美國近年來在經濟增長率的較好表現,
從結構上來看,主要是消費拉動的結果。
2012年以來,
美國消費需求的增長就一直保持著加速增長的態勢。
20152016年,美國消費的增長率分別達到2.7%3.4%
是危機以來的最高水準。
而淨出口自2010年以來更是出現了大幅的負增長。
  從需求結構上看,
消費需求占美國GDP的總量的近七成,
美國消費者信心正在逐步恢復到甚至超過危機前的水準。


美國是否已經真正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
走上了經濟復蘇甚至通向繁榮的道路,事實上並非如此,
首先,在本輪經濟復蘇中,
美國的勞動生產率水準並沒有顯著的提高。
一般而言,美國整體的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乏善可陳,
近期失業率的下降讓很多人認為
美國擺脫了“無就業的復蘇”。
美國的失業率資料自201110月以來一直呈現下降狀態,
已經從最高點的10%下降到2017 年月份的4.7%
然而,問題在於,
失業率的統計範圍是“尚在嘗試找工作的人群”,
因此對於那些長期失業從而放棄了尋找工作的人而言,
儘管失業是他的現實處境,
但卻無法反映在美國“現實”的失業率中。
從圖中可以看到,
危機後美國勞動力的參工率呈現持續下降態勢,
美國的勞動力參工率
和美國的失業率呈現出高度相似的趨勢,
也就是說,美國失業率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
是因為長期失業工人由於就業無望而退出勞動力市場,
而並非新就業人口的快速增加。
美國經濟假性復蘇的不同尋常之處在於:
與傳統的就業、
生產率提高和增長緊密相關的週期完全不同,
美國經濟既是一個“無生產率進步”的增長,
又是一個“無就業增長”的增長。
為什麼?這種積累體制為什麼會呈現出消費強勁的特徵?
以及,這種社會積累體制借貸消費特徵,
是否能夠使美國真正實現經濟復蘇以及再度繁榮?
事實上,這種不同尋常的短暫經濟復蘇
與的兩個基本特點是“去工業化”
和經濟的“金融化”,
二者持續深化構成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積累體制原因,
完全一致。
美國經濟再工業化實際上是一種幻象,
美國正在再工業化的觀點實際上得不到太多資料的支援。
展示了美國製造業和第二產業的產值
和就業人數在GDP和總就業人數中的比重。
可以明顯的看到,美國製造業無論以就業人數占比
還是產值比重方面,
製造業就業人數占比從1997年的16.1%
下降到2016年的11.8%
而製造業產值占比則從1997年的13.8%
下降到2017年的8.1%
甚至,即便是將狹義的製造業擴大到包含採掘、
建築和公用設施的整個工業部門,
情況也沒有絲毫的變化,
實際上可能也高估了美國製造業的真實比重,
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
美國製造業增加值的統計方法
將部分外包的製造業增加值也計算進了本國的增加值,
因此實際上美國製造業的比重可能更低。


上述指標雖然能夠反映美國製造業發展的最終結果,
但卻並不能反映製造業可持續增長的內部動力,
而利潤率才是反映一個行業健康水準的基本因素。
因為,一個行業的利潤率決定了該行業的投資,
而投資水準則直接影響這個領域生產率的增長和競爭力。
房地產泡沫時期已達到2008年的最高水準,
有人認為美國的再工業化政策將會起到重大的作用,
美國政府的政策將為製造業的復蘇和升級提供良好的環境,
然而,這依據其實很難成立。
加息及過去上漲的美元,更使得雪上加霜,
雖然川普後來改採低負利率以挽救美國經濟,
但是情況沒有改變多少,
美國的工資在過去二十年間中幾乎沒有上漲,
勞動力成本,美國仍然是中國的3倍左右,
也就是說,統計資料並不支援美國單位產品的
勞動力成本更低這一觀點。
單位增加值勞動力成本會對美國製造業的成本優勢
做出過度樂觀的估計。
將產品換算成貨幣形態的增加值進行橫向比較
僅僅是一個簡便而不準確的做法,
如果美國從事與中國類似的勞動密集型的
或資本有機構成低的行業,
從增加值表現的勞動生產率來說,
美國也會出現很低的勞動生產率。
即便在同一個行業內美國具有勞動生產率等方面的技術優勢,
也仍然要面臨著多方面的競爭,
而不會因為技術上的領先而高枕無憂。
關於美國政府的再工業化的政策,
多數情況下主要是依靠財政政策來扶持產業,
與製造業相反,在金融危機後飽受詬病的金融部門,
在危機之後卻回復的很快。
如圖所示,無論是狹義的金融業,
還是包含保險、房地產和固定資產租賃業的廣義金融業(FIRE),
美國金融業的利潤率恢復的“又快又好”,
2008年危機中短暫的下降之後,
就恢復到行業利潤率的兩倍以上,
所以不論是否承認美國經濟復蘇,
金融業卻真的已經過度膨脹過來了。
金融化但是去工業化的結果
是製造業占比的下降和長期的貿易逆差,
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越來越寬鬆,
而同時,美國川川普政府開始對金融部門去監管化,
採用低負利率,
金融部門就開始利用寬鬆的貨幣供給
和越來越高的杠杆製造出一波資產泡沫,
資產泡沫不斷吸引離岸美元返回美國本土投資,
美國金融機構不斷擴大美元資產泡沫,
這樣美國利用金融機構在長期貿易赤字的情況下
並且成功在不進行生產的條件下
利用美元“創造了”巨大的購買力。
這種依靠金融機構和消費式的增長方式
成為美國經濟的重要特徵。
尤其是金融部門在全世界範圍內進行再分配的格局,
與此同時,金融部門的資產泡沫
還能夠利用其“財富效應”這一假像來推高經濟,
尤其是促進消費的增加,
這對於美國的經濟同樣至關重要。
因此加息所產生的逐步美元政策,
而隨之,製造業的復蘇也戛然而止。
氾濫的貨幣供給推升了資產價格,
從而通過“財富效應”機制
推動了消費和投機性投資的增長。
但是,這一模式卻並不可能帶來真正的經濟增長。
,甚至製造業企業的帳面利潤也
大多來自金融領域而非製造業本身。
我們知道,金融本身並不創造價值,
其利潤來自於對實體經濟利潤的分割,
因此,不以製造業利潤率
真正恢復的金融利潤增長,
只能是“龐氏遊戲”。
另一方面,由於金融業的高度資本密集型特徵,
以及其他服務業的臨時就業性質,
造成了勞動力市場的嚴重兩級分化。
一極是極少數金融行業高級從業人員
和企業高級經理人,
他們因為能夠通過各種股權激勵獲得極高的收入;
另一極是普通工人,
特別是在一般性服務業中的非正規就業者,
他們的收入極低,大多處於最低工資水準。
這就使得消費的增長缺乏大眾收入
不斷提高的基礎而只能依賴信貸消費,
因此,實際上消費的增長也只是空中樓閣。
因此是一種沒有真實價值生產基礎的金融化增長模式。
這一增長模式為“再分配的增長”,
“繁榮與泡沫”概括了這一模式的實質。
這一“泡沫經濟”股市泡沫,
房地產泡沫和槓桿杆借貸
所以,無論川川普把借貸成本壓低到何種程度
及採用低負利率,
企業也沒有貸款的興趣。
這就使得大量的信貸無法進入實體經濟,
而轉而流向那些極易受到利率影響的部門——
即房地產市場和各種債券的槓桿投資。
過去在寬鬆信貸和極低利率的刺激下,
家庭部門的信貸規模暴漲,
從而大幅推升了美國的房地產價格。
並加劇了金融風險。
信貸的歷史性膨脹,
促使住宅類房地產投資的擴張,
並帶動房價大幅上漲。
正如股價上漲時一樣,
把房價上漲所導致的帳面財富的增加當作他們的儲蓄,
從而通過財富效應進一步
帶動了個人消費與住宅投資增長,
並促成了美國經濟的暫時性繁榮。
但是,這一經濟“繁榮”不僅是由泡沫所推動的,
而且本身也及其脆弱。這一模式在短期能夠“自我維持”,
但長期來看,其不過只是“龐氏遊戲”,
一定會導致整個模式的崩潰。
這是因為,經濟增長嚴重依賴房價上漲的財富效應,
因此,這種經濟增長根本無法造就新的經濟增長動力。
一方面,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
不可能提供比金融地產投機更高的利潤率,
從而不會進行新的生產性投資,
相反,面對不佳的市場環境,
企業不得不通過減少投資和雇傭人數削減成本,
以提高剝削率而不是提高生產率來提高收益率。
另一方面,消費增長和住房投資的增長不可持續。
隨著房價越來越貴,
加息導致買房越發困難,
從而住房投資的動力會隨著房價不斷提高而日趨衰減,
即使通過次貸的方式擴大了購房群體,
也不得不面臨購房群體逐漸萎縮的局面。
美聯儲在20173月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調1碼並,
而且計劃之後調高利率時每次只上調0.25個百分點,
這極大地支持了美國住房價格和住房投資的上漲。
並達到觸發條件,住房價格的泡沫就將不可避免
地破裂從而引發整個信用系統的危機。
而以財富效應推動的消費增長不但將灰飛煙滅,
而且會由於去杠杆效應引發一般性消費和房地產投資的斷崖式下跌,
從而誘發經濟衰退的全面危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